災區救援彰顯大愛 風雨浸衣溫暖萬家
——記西安市熱力集團城區供熱有限公司徐江軍志愿救援河南特大暴雨災害
作為西安市熱力集團所屬城區供熱公司南門站一值的班長,徐江軍同志的日常工作是負責一值運行人員工作協調和鍋爐運行,多年來,他一直堅守“一絲不茍地努力工作,溫暖萬家,做到最好”的人生格言,及時、安全地把溫暖送到千家萬戶。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他還是西安高新特種應急救援隊一員,危難之處顯身手,利用業余時間參加了多次救援行動,努力為社會多做一些貢獻。
7月中下旬,百年不遇的河南省鄭州市特大暴雨讓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受著重大損失,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災難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也牽動著徐江軍的心,他密切關注著災情的動態。7月20日傍晚,徐江軍的手機急促地響了起來, 他接到了西安高新特種應急救援隊指揮中心的通知,要求救援隊共19人組成先頭梯隊,攜帶重型救援設備連夜奔赴河南災區救援,協助河南省鄭州市應急管理局組織搶險抗洪。災難面前,時間就是生命,徐江軍在單位匆匆辦好請假手續,半夜12點與救援隊匯合,凌晨3點出發,第2天早上10點趕到河南鄭州,立即投入到緊張的救援工作中,他們是陜西省第一批到達河南的救援隊伍,是名副其實的救援先鋒。
談起參與救援的經歷,徐江軍的眉頭皺緊了,似乎又回到了救援現場。在河南救援的這些天,他深切體驗到了災難給人民群眾帶來的巨大苦難。因為救援面積廣、范圍大、難度高,救援力量嚴重緊缺,沒水沒電沒信號給救援帶來了太多的困難。很多小區急需物資補給,但是根本無法聯系外界實施救援。各救援點現場最深的積水達3米多,尤其是農村,死豬死羊化糞池加上烈日高溫,讓水質污染特別嚴重,救援環境非常惡劣,救援隊員們的衣服、褲子、襪子從來就沒有干過。很多人中暑倒下,很多人泡脹的腳在皮靴中磨爛,傷口被污染的洪水浸泡而潰爛,引發皮膚病。大多數隊員每天要忙到半夜12點才回到指揮部集合,匯報當天的救援情況,洗漱完畢,直到凌晨2點才能休息,早上7點起床再出發,天天如此。長時間的高溫和勞累,加上晝夜泡在洪水中,許多隊員的狀態都不容樂觀,但沒有一個人叫苦,大家都咬牙堅持著。徐江軍的妻子無時無刻不在擔心他的安全,總是叮囑他注意安全,詢問他何時才能完成救援任務回家。而他每次給妻子的答復總是三個字“明天吧”,最后妻子只得無奈的說:“你這個明天總是在循環啊”。家人的擔心和災區的種種不適也曾讓他產生過退縮的念頭,但他一想到還有很多人正在遭受苦難,受災地區更需要他,受困群眾需要他,作為應急救援隊的一員,作為一名退伍軍人,他義無反顧,必須舍小家顧大家,全力投身到救援工作中,這是擔當,更是責任。
7月23日早上,救援隊接到新鄉市政府通知,約有700戶村民被圍困,急需前往救援。經初步了解情況后,救援隊攜帶4輛救援艇及食品、藥品立即出發前往救援。經過4個小時的緊張救援,他們成功將1000多名群眾轉移至安全地帶。當天下午2點,他們又接到當地政府通知,鳳泉區某小區有近萬名群眾被困,情況緊急,救援隊顧不上休息,立刻拖著疲憊的身軀趕往一線開展救援。他們把群眾的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一次次趟著齊腰深的渾濁雨水,將行動不便的老人和孩子一個個轉移到安全地帶。截止當晚8時,經過艱苦的奮戰,徐江軍所在的救援隊共計轉移受災群眾1500多名。
徐江軍說:“和受災群眾相比,我們所受的那點苦真不算什么。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人民群眾雖然遭受了巨大的災難,卻在用堅強和善良感動著我們。在他們身上我看到的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有黨的堅強領導,有不懼困苦的人民,我們一定能戰勝災難,我們的國家也一定會更加強盛!這是我參加此次救援的最深切的感受”。在救援期間,各地提供的救援物資和藥品,以及本地群眾的支持是救援隊員的堅強后盾,運送救災物資時,很多當地群眾主動幫忙裝卸貨物,無償提供自己的車輛運送救援人員;救援現場,很多群眾把自己做的飯菜和水送給救援隊員;當地志愿者作為流動補給站,不斷的給各個救援隊提供藥品和充電寶;各大小酒店和洗浴中心也免費提供房間和飯菜給救援隊員。那一句句“讓老人、孕婦和孩子先走、讓救援隊先吃、讓消防車先走”,讓救援隊員們無數次為之動容落淚。那一刻所有人的心都融合在了一起,化為一種戰勝一切災難的力量。
洪水無情人有情,在救援隊員的臉上,沒有絲毫的膽怯慌亂,而是寫滿了共克時艱、勇往直前的決心和信心。他們頂住苦和累,堅守一線,暴雨和炎熱的天氣攔不住他們的腳步,洪水和復雜的水下環境擋不住他們的信念。為了轉移更多的群眾,他們將整顆心都投入到了抗洪救災的工作中,徐江軍所屬特種應急救援隊轉移受災群眾5700余人。其中危重病患1000多人,籌集發放救援物資83.5噸,他們帶去了陜西人民的深情厚誼和親切問候,為當地的抗洪救援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7月29日,河南省洪水退去,救援隊圓滿結束了救援工作,徐江軍安全返回了西安,作為熱力集團一名普通的熱力人,他默默堅守在生產一線,就像不曾發生過什么。但我們相信,他的內心一定久久無法平靜,他溫暖了很多人,也被許多人所溫暖,他會為此感到自豪和感動,更加努力地投入到本職工作中,此次救援的經歷也將成為他一生難忘的溫馨記憶。